服务热线
13761613451
18916735302
2016年,什么将给快检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快检技术的研发方向在哪里?未来,快检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面对今天的机遇、明天的挑战,快检企业做好了哪些准备?还需要做什么?
目前我国食品和农产品主要的安全问题有重金属残留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兽药残留问题、食源性致病菌问题、真菌毒素问题、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色谱、质谱、光谱等实验室仪器检测,也通过快速检测设备检测。 早在2015年之前,国内快检行业尚处萌芽期,不太受业界关注。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肯定并支持了快检技术,新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规定“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没有异议的,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法规不仅为快检行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了契机,同时也引起了业界、食品安全相关政府部门、食品成品企业、流通、零售终端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这是一片将要创造奇迹的蓝海 营销学有两个术语叫“蓝海”和“红海”,蓝海好比是人们发现一处新矿山,遍山黄金,还是一片处女地,进来开发的人少,企业少,竞争规则不成熟、不完善,进入门槛低,“鱼”和“龙”都进来期望把市场做大。很快,更多人知道了这处新矿山,发现这有一块潜力无限的新市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蜂涌而至,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一片“红海”。 今天的快检行业,正是这样一片“蓝海”,商人看到的是无限商机,技术专家看到的“技术报国”的新起点,业界看到的是快检技术将对国内食品安全工作产生多深多重要的影响。 快检市场究竟有多大空间?谈此问题之前,我们暂时把目光投向医学领域。当今中国的医学领域,医学快检技术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产品”,从年轻情侣悄悄用过的早早孕试纸,到中老年家庭*的血压计、血糖仪,这些都是医学领域快检技术产品,其中的品牌产品,其度和性,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信任。 再把目光转回食品的快检市场,目前快检产品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于政府食药监部门、食品检验检疫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以后还有谁会是快检产品的用户群体?假如有一天沃尔玛每家门店收银台旁都放着一个农残、兽残快速检测仪,快检产品是否成为零售终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利器?假如中国的肝病高发省份居民,家备一台快检仪,专门检测花生油、大米等食品,防止“从口入”,从而免受肝病之困扰,快检产品是否成为了消费者的zui爱?快检产品能否成为消费者捍卫食品安全的武器?不远的将来,从政府监管到食品成品企业,从流通零售到消费者,各环节各群体都有了食品快检武器,试问食品安全问题何处遁形? 让快检产品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才是快检市场zui深zui广阔的空间,才是快检企业发展的“zui终梦想”。不论是做人还是经营企业,总是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对于快检产品的研发方向,快检行业的发展前景,专家怎么谈?企业怎么说?
专家谈快检 南京工业大学熊晓辉教授:国外快检技术发展现况 国外和国内在农产品食品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中度远高于我国,食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的集团化和连锁化也远高于我国。西方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更注重于过程性监管,即“从农场到餐桌”这一方式,他们对食品安全现场快检的需求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快检技术层面,国外在很多地方先于我国。 国外化学污染物快检技术的目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分析对加工流水线上的原料品质、加工过程品质、终端产品品质以及对流通环节的质量变化等进行自动监测。不仅起到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作用,还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特征:无需大量试剂;不需前处理工作,试样制作简单;即时检测,在线检测;不损伤样品,无污染等等。第二是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技术的开发。农兽药残留检测一般需要对复杂的食品基质中纳克级甚至皮克级的残留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和净化步骤,耗时极长,而农药和兽药的种类又特别多,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一次只能分析很少几种,因此需要开发出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快速检测技术。在这方面国外研究的比较早,比如采用快速前处理技术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农兽药残留进行快速定性筛查,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是2003年美国Anastassiades教授开发出来的,已于去年成为美国的标准方法。现在更为的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技术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上也越来越多。第三就是生物化学传感器、便携式质谱仪等便携式小型化仪器设备的研发。生物化学传感器是将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紧密结合,从而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分析装置。不仅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痕量的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性有害物,还检测致病性微生物,甚至用于检测食品的新鲜度和味道。相关设备也被称为电子鼻、电子舌。便携式质谱方面,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重量只有2kg的手持式质谱仪,国内也有企业研发了10kg以下的便携式质谱。这些便携式质谱仪目前主要用于环境监测,但随着实时直接分析等原位电离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不久的将来,便携式质谱仪在食品安全领域肯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的。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微生物性健康危害列为食源性健康危害的三大原因之一,因而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更是国外研究的重中之重,其技术水平曾远远先于国内。其技术包括基于微生物生理生化指标特特征、基于抗体技术、核酸探针、各种PCR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并形成了多种商品化的试剂盒如美国Neogen公司快速检测试剂盒-Reveal系列检测大肠杆菌O157及大肠杆菌O157:H7(AOAC方法,No.2000.13/No.2000.14);李斯特菌检测试剂盒Gene-Trak系列(AOACofficialmethod993.09);沙门氏菌ELISA试剂盒(AOACofficialmethod990.13);检测试剂盒Gene-Trak系列(AOACofficialmethod)等等;国外市场上出售的自动酶联免疫测试系统能够在45min到2h内对食源性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此种技术被承认,广泛地被业界接受;可实现自动化,而且费用较低其中Biocontrol系统(美国)、Diffchamb系统(瑞士)和Detex系统(美国)均能够显著提高ELISA方法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微流控芯片技术已经在医学快速诊断等方面更趋成熟,但价格昂贵的芯片描仪是阻碍该技术在食品快检测领域应用的一大难题,唯有解决相对低廉的芯片描仪才能真正发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快检方面的作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上一篇 : 国内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方向和发展前景
下一篇 : 电子仪器仪表如何抑制电磁干扰